《台北歷史地圖APP》加上《台北歷史地圖散步》,一支手機、一本書,能夠把你帶往哪? 曾經和書中的作者郭怡棻一起,行經重慶南路一段的彰化銀行時,她說:「你知道嗎?這裡是二二八事件中民眾首波抗議的地點。」順著話題,再談到電影《天馬茶房》,故事一個接著一個,她滔滔不絕,跟著我們的腳步邁進城市的過往。 當時是晚上八、九點,馬路上喧囂已過、人車俱寂。然而,在她的話語間,彷彿一腳踏入多年前,人們在這裡聚集抗爭,疾呼、吶喊的聲響迴盪在路口,接著在不久之後,國民政府以武力屠殺、鎮壓,臺灣社會在高壓中陷入一片噤聲、恐懼與絕望。而這一切的開端,竟與這個路口有著密切的相關。
歷經時代更迭,在忙碌的生活中,這些過往不復記憶,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但是當你有幸能夠和這樣一位像是台北城市歷史通的朋友一起走過一個重要的路口,一條平常的街道,也能像是延展出四度立體空間般,地方記憶在身旁滾滾流動,彷彿過去未曾逝去,伸出手便能探尋城市的身世之謎。
但,不一定每天都能夠有剛好是歷史老師的朋友可以一起散步;當想要回溯城市過往,《台北歷史地圖散步》便成為你在台北行走時,最好的導遊。 本書結合搭配台北歷史地圖APP,以史料為基礎,虛實相互參照。精選12幀最早回溯至1895年的歷史古地圖,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與現代地圖整合比對,在手機上滑動調整圖層的透明度,便可以看見基隆河如何在1960年間截彎取直、信義區如何滄海桑田從一片農地轉為今日繁華熱鬧的百貨商區。 編輯團隊也自臺灣數位典藏的檔案中,搭配大量實景老照片,按圖索驥依今訪古。看見臺灣在日治時期出版社的區位分布、找到臺灣第一間漫畫出版社;或者看見日治時期北港媽祖出巡至台北的路線圖,認識沿路的店舖與街景。 書中,更創新結合免費行動裝置APP「臺北歷史地圖」,掃描書中景點所附的二維條碼,即可連結前往APP地圖該點,老照片與現有街景對照,佐以解說,宛如穿越時空親臨。是國內導覽書首創虛實之全新體驗。
在數位文化中心的辦公室有兩個國峰,其中一個是這本書的編輯。他是那種很認真在照片中找出一絲絲證據,經過串聯而想要向朋友分享這些故事的人。 所以當他聊起這本書,談到老照片,故事便源源不絕地湧出來。像是從日治時期新公園的老照片,連結到當時的自行車運動,在那個一百年前電力尚未普及的年代,竟然設有夜間照明設備。這些現代人們難以想像的過往景象,經由文字、圖像與地圖,咀嚼之後寫就一篇《要運動,去台北》的文章。
類似這樣,這本書策畫了24個主題,邀請專家以深入淺出的筆調,引領讀者穿越歷史掌故、人文背景與奇聞軼事。對照地圖與照片,翔實呈現歷史切片,神遊昔日時空,結合閱讀、體驗與想像的趣味。 《台北歷史地圖散步》紀錄台北身世。帶我們重新溫習日治時期的警署、博覽會,直至1945年的台北大空襲......等事件。這些過去在時空軸上有如星的殞落,在黑夜中閃現一道道光芒,手機與書相互照映,故事在其間熠熠生輝。
《台北歷史地圖散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