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的〈星空〉被唱成了一首歌,彷彿在歌聲中看見黃、藍色的油彩在空中眨眼, 在千年以前的中國,有哪些書畫曾經記憶古老的晚上? 當天色漸暗,影子拉長,沒有燈,黑漆漆的夜晚,人們在做些什麼呢? 我們邀請了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林莉娜副研究員、何炎泉副研究員兼任科長、鄭淑方助理研究員, 分享從書畫作品中,所得見古人夜間生活的情景。 宋 馬麟〈秉燭夜遊圖〉
馬麟(10-1月 -06)。[紈扇畫冊 冊 宋馬麟秉燭夜遊圖]。《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1/0f/d0.html。 東風渺渺(一作嫋嫋)泛崇光, 雲(一作香)霧空濛(一作霏霏)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一作高燒銀燭)照紅妝。 北宋蘇軾(1036─1101)的〈海棠〉一詩,體現在畫家馬麟的〈秉燭夜遊圖〉上,這張畫的雅,反映出南宋時代宮廷畫家的人文修養,將精練的詩,化為圖像,畫出情趣與韻味,可以看見月的朦朧、花的香氣、燭光的搖曳、主人翁的閒逸。花園夜深,沒有白日的明亮與喧囂,沉浸於一片靜謐的夜色中,聞香、賞景。 東風渺渺泛崇光
東風吹來如何得見?畫家要怎麼描繪風的痕跡?透過典藏數位化聚焦,我們放大畫面後可以看見燭火的微傾。林莉娜提及:「畫家細微而巧妙地在畫前方的八座燭台上,用傾斜的燭焰,讓人感受到一陣微風吹過畫面。」粉色點點的海棠花點醒春光,從畫中讓我們感受到微風吹過,空氣中漫佈著陣陣花香。 雲霧空濛月轉廊
林莉娜在訪談中,細膩地與我們分享馬麟如何勾勒夜色的意境。「不同於白天,有光線、聲音,感官沒有那麼清楚。一到了晚上,四周很寂靜,只有光線,有風,風帶來海棠的香味,這個時候,主人翁的四周可能看不那麼清楚,但鼻子所聞到的氣味最為強烈的。夜,讓感官產生不同的體驗。」 只恐夜深花睡去
畫家馬麟生於南宋,在外患內亂之下,文人不時在字、畫中詮釋自己的心境,當中多有及時行樂的想法。像是在這幅畫中,主人翁坐在臺閣中賞海棠花的情景,林莉娜說:「你會想問這個人很喜歡花嗎?在一個人的情境下,對於花的美,進入忘我的境界,在無人幹擾、小小的自己的世界中正在享受夜景。」 故燒高燭照紅妝
〈秉燭夜遊圖〉以鳥瞰的角度,畫出遠、中、近景,層次分明,細節周延。畫裡面,月亮懸掛在長廊的另一邊,因此以燭台照亮近景的海棠花。筆直的線條橫切畫面,隱約可以看見迴廊的窗有些開著,裡面掛有簾子,這些簾子正好和中央主人翁所坐的椅子後方的簾子是相同顏色。這種簾子,也可見於其他南宋院畫的團扇冊頁中。 林莉娜邊分析,一邊提及:「馬麟對於建築、詩文內容、植物、整體環境的氣氛都掌握得相當好。顏色不多,可以看到海棠花上了淡彩的點點粉紅,遠山以花青著色,呈現鳥瞰的角度,雖然是晚上,光線朦朧,看不太清楚,但在燭光映照下,亭閣前的景色輪廓畫得很清楚。」
馬麟以精練的筆墨線條勾勒夜的朦朧,伴著微風與花香,讓人沉浸於夜色美景裡。
明 沈周〈夜坐圖〉
沈周(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明沈周夜坐圖 軸]。《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1/11/a1.html。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同一年,沈周在他66歲那年畫了這幅〈夜坐圖〉,描述寂靜的夜裡,對「道」的體悟與發現。
哥倫布的發現,是在地圖之外發現新大陸。但沈周的發現,卻是內觀的。在夜深人靜時,往內心深處探尋,得到在白日喧囂中所無法得到的感受與體會。
提及夜坐,何炎泉進一步說明:「明代文人普遍有這樣的傾向。很有趣的是沈周自己,喜歡讀書、學問、道理,追求某一種發現道、自然的方式。觀物,要感受到生機,感受到生命生生不息的一種方式,進而得到所謂的道。」沈周孜孜嘗試著如何得道,追尋如何獲得大自然的力量、找到呈現大自然的方法。在這其中,隱含著一個認識世界的過程。
〈夜坐圖〉上,以近半的比例書寫了夜坐記。畫中,漫布寂靜的感覺,搭配夜坐記的文字,幫畫作襯出聲音的效果,各種聲響進入後,文字與圖互相參照,隨著沈周靜下心來,向內探尋。閱讀文字後看圖,幫助觀者通曉其畫意。
在氣氛上,沈周強調的是夜晚的氣氛,他試圖營造出人的渺小,對比外在、自然的浩瀚。將主角置換為自然,而人,成為畫面中接受的點,被大自然所環繞。
何炎泉提及:「〈夜坐圖〉不斷在變,一層一層推進,描述沈周醒來,放下手邊的書本後,體悟到內心,感受到外界,人與外界不斷地轉換。」他更進一步強調這幅畫的價值。一張好的畫,能夠講話,不是靜靜的,富有思想內涵。這〈夜坐圖〉的畫面中,有一進程,隨著夜坐,進去之後,極有層次,相當豐富,山不像山、樹不像樹,強調的是精神層面,而這也是文人畫的內涵,文人畫家相較於職業畫家來說,所要傳遞的東西比較細微,沈周在這幅畫中所強調的是夜坐的哲理,也顯示出這樣的區別。
「好的藝術家讓你在看到畫作後,推翻自己原本的想法,在〈夜坐圖〉,夜坐的哲思被凸顯了出來。」何炎泉認為,這幅作品在中國的書畫中,顯得相當特殊。不僅筆墨好,內容中更帶有深邃的意義可以探討,融合了宇宙觀,可以結合心學、理學,是一張具有哲學思想的書畫作品。
明 唐寅 〈陶穀贈詞圖〉
唐寅(15-5月 -07)。[明唐寅陶穀贈詞圖 軸]。《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8/39/8f.html
這幅畫像是一幀寓言故事,除了藝術價值之外,亦可看到歷史,用歷史故事去講述隱含於畫面背後的言外之音。「我常常在導覽中,介紹這是發生於十世紀的色戒。」鄭淑方巧妙地譬喻。 唐寅喜歡運用典故來自況他的心境,在〈陶穀贈詞圖〉中,他一邊講述出使南唐的臣子陶穀所遇上的美人計,一邊細膩地鋪陳花園景色以描繪夜晚的男女之情。這幅畫所描繪的是十世紀時,出使南唐的官員陶穀因態度高傲、盛氣凌人,讓朝廷官員無法忍受,遂以「美人計」色誘他;陶穀對偽裝成旅社工友之女秦蒻蘭動情後,贈詞給她。卻想不到隔天上朝之後,在宴席上秦蒻蘭彈奏的正是這首詞,讓陶穀羞愧、落荒而逃。 陶穀作的這首詞,詞名叫做《風光好》,詞曰:
好因緣,惡因緣,只得郵亭一夜眠,別神仙,琵琶撥盡相思調,知音少,待得鸞膠續斷絃,是何年? 唐寅描繪贈詞的這一刻,讓觀者從上往下俯視、鳥瞰的角度像是一種坦然的注視。園中,畫面的中心有一男人與女子對坐,芭蕉、竹子、古松、奇石與屏風環繞,女人翹腳彈奏琵琶,男人榻旁筆墨齊備,像是在構思著如何將這股情思,化作詩詞贈與女子。
鄭淑方細膩的點出在男女之間,唐寅透過隱喻及身體語言表現出男女偷歡的曖昧情懷。紅燭、樹枝的交纏暗示著男女合歡,甚至在女人翹著的腳上隱微地露出三寸金蓮的紅鞋一角,情色的暗示隱含在畫面中,也表現在身體語言上,畫中人的坐姿不太端正,斜斜的、歪歪的,女子還翹腳,擺出開放的姿態。似是唐寅在畫面右上方的題詩:「一宿姻緣逆旅中,短詞聊以識泥鴻。當時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發紅。」
未必是奚落或調侃,相較於許多歷史學家,用比較衛道人士的角度批判陶穀假道學,唐寅用了一種比較同理心、幽默的方式來說:「如果我是你,我不會覺得很羞難」,鄭淑方認為唐寅應該是一個很真性情的人,用畫去表現出人性中真實的一部分。
正如唐寅許多作品表現了青樓這樣的主題,譬如〈唐人仕女圖〉畫李端端的故事。他對所謂的青樓、男女之間有一種不同的體會與詮釋,有一點幽默,連帶著也讓我們看到明代文人對男女情色主題的態度。類似〈韓熙載夜宴圖〉這類主題,在明代大量的被臨摹,不僅只是唐寅、杜堇,甚至是文徵明、仇英也創作了許多類似的主題,遂成明代文人的喜好與風尚,這也跟明代中代後期文化氛圍的轉向有關,早期明代是理學,是官學,但到明代中期以後,心學興起,開始提倡人性的解放。
經濟發達之後,青樓變成興盛的產業。而在明代中晚期,政治環境變得很不好,士人想要報效國家的門路被掩蔽起來,於是跑到青樓去尋歡,甚至還有開花榜,(由科舉的金榜的概念演變而來),文人流連於青樓間,被時尚化、高雅化,也因為文人的參與,這個主題的畫作在明代也明顯多了起來。這代表了情色的主題可以被公開的討論、觀看、欣賞、不需要偷偷遮掩,而不再是禁忌的話題。
社會對聲色娛樂抱持的態度變得開放,成為了文人共同發展的取向,文化氛圍改變了、社會接受度不一樣了,於是男女之間也可以躍然於畫軸中,體現另一種夜晚的大方與坦蕩。
三張關於夜晚的書畫作品
是怎麼樣的夜,可以讓人沉浸,讓畫家引領我們在盛開的海棠花下,風微微吹過,享受夜色多美; 是怎麼樣的夜,可以讓人發現,畫家用筆墨引領我們在夜深的大自然間,相應得道、發現; 是怎麼樣的夜,可以讓人窺見,紅燭、隱隱露出一角的三寸金蓮,花園裡邊正流竄著男女之間的曖昧情懷。 是怎麼樣的夜,在書畫家的手上筆墨間,夜色無邊,讓你跟著也捨不得睡。 -感謝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林莉娜副研究員、何炎泉副研究員兼任科長、鄭淑方助理研究員受訪與提供諸多協助。
其他描繪夜景的書畫作品
馬遠(年代不詳)。[宋馬遠華燈侍宴圖 軸]。《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5/af/01.html。
馬遠(年代不詳)。[宋馬遠對月圖 軸]。《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8/39/48.html。
馬遠(年代不詳)。[宋馬遠月夜撥阮 軸]。《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6/5a/7a.html。
馬遠(年代不詳)。[宋馬遠仙岩坐月 軸]。《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31/b2/c7.html。
馬麟(年代不詳)。[諸仙妙繪 冊 宋馬麟寒鴉月夜]。《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0/72/f2.html。
夏圭(年代不詳)。[宋元名繪 冊 宋夏圭畫寒溪垂釣]。《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1/0f/aa.html。
趙孟頫(年代不詳)。[元趙孟頫松陰晚棹圖 軸]。《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8/38/e3.html。
沈周(明憲宗成化七年(1471))。[明沈周摹古 冊 坐月有懷]。《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31/b1/f7.html。
唐寅(年代不詳)。[明唐寅玩月圖 成扇]。《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0/6d/64.html。
唐寅(年代不詳)。[明唐寅山水 軸]。《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0/8e/01.html。
仇英(年代不詳)。[明仇英春夜宴桃李園圖 卷]。《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0/8d/dc.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