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壺,一盞茶 【從唐宋到清代、到民國,從中國到台灣再到日本,形態各異的茶壺反映出不同時期與地域的人飲茶方式的不同,也反映出不同階層的人文化與生活習慣的不同,更反映出工匠與擁有者獨特的品味(單看看康熙、雍正與乾隆祖孫三人吧)。一把壺,一方文化。】 | | | 磁砂茶具 紅紫砂壺體外面包覆鑲嵌一層錫而成, 此造型多為外銷。 | | | | | 大龍矸(大龍罐) 民間稱大茶壺為大龍罐,陶製品淋有褐釉, 為鄉村農耕戶外工作時裝飲用水。 壺腹左右兩邊以貼花的技法各飾以 一條龍形圖案,故俗稱龍罐, 後來也有一些不貼龍形的也稱為龍罐。 為了避免滑落蓋子大都不上釉、 使表面粗糙容易抓取。 | | | | | 掐絲琺瑯花卉紋茶壺 上繪有暗八仙(或稱八寶)。 相傳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樣寶物或法器, 常出現於民間藝術中,代表吉祥之意。 | | | | | | | 過去台灣人民飲用生水,直到日人來台後宣導飲用熟水, 進而出現水壺這項器具。 | | 【在我們文化中,茶對文人而言就是風雅與品味,對百姓就是尋常的飲料,千百年依舊如此。一隻隻望去,有素的、大花滿版的、瓷的、玉的、精緻的、粗糙的,不禁好奇什麼樣的茶適合它呢?乾隆的琺瑯彩黑地百花小碗適合品嚐滇紅嗎?從茶碗到茶杯、無蓋到有蓋、無茶托到有茶托,一場場飲茶文化的革新如今只濃縮在一張張影像中。】 | | 宋元 黑釉枯葉盞 北宋中葉後,講究飲茶藝術的文士們 喜愛用黑色茶碗來襯托白色的茶湯。 此係江西吉州窯獨樹一幟的作風; 擅利用釉中含鐵量的不同 而表現紋飾間顏色對比的美感, 作剪紙、木葉、玳瑁斑等饒富趣味的裝飾。 | 金-明 白瓷印花菊花盞 乾隆如此形容這件茶盞: 「輕於宋定薄於紙,炙手微嫌茶湯熱。」 並另以新石器時代凸緣玉壁作為此瓷盞之盞托, 將之轉成瓷碗與茶托的組合。 | | | 清康熙 宜興胎畫琺瑯花卉紋茶碗 院藏康熙紫砂胎琺瑯彩茶器, 一般內壁均不施透明釉為定規, 此類形制茶碗外壁亦不施透明釉。 | | | | | 約1950年代 陳思瑄.擂茶碗 | | | 日本唐津燒茶杯一對 在唐津燒中,使用茶褐色鐵繪顏料上繪的 即是著名的「繪唐津」, 最能呈現唐津燒的質樸風格。 1988年,唐津燒陶器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 | | | | 民國初年 茶盤與茶杯托 茶盤為鋁質,盤面和杯托面為琺瑯質印有花果。 | 元末明初 龍泉窯 青瓷刻花雲鶴紋茶托 這類形制茶托,盛行於唐宋時代。 明代泡茶所用的茶盅、茶杯仍偶見配用宋式茶托, 只不過茶托的形制及質材有所改變。 | | | | 北宋 定窯 牙白劃花蓮花紋茶托 典型宋代茶托形制「形如碗而帶托盤,下有足。」 碗的部分為茶托的托圈,用以承盞,中空無底。 宋人舉茶是茶盞與茶托一起。 | | | 清 檀木螺鈿茶几 茶几分上、下兩層,上層便於擺設盆花、文玩, 下層則如一般茶几,供賓主陳放茶盞之用。 | 1935年 勇士衡.篾桌與草凳 竹篾桌上還放有一個瓷製的茶壺(或者酒壺)與三個碗 | | | 1950年代 茶藪 籐編茶藪內裝茶壺和茶杯, 用於茶水保溫。 | 江永珍 汶水茶壽 茶壽用於茶水保溫。苗栗汶水人從鳥巢利於保溫之特性, 改良鳥巢而成「茶壽」。該地茶壽以稻稈編成。 | 山野、都市、家門前 【茶僮在庭中煮茶,古代主人在一旁品茗;現代主人則在家門前擺一茶几,自己動手。】 【古人在家中煮茶招待自己或親友,今人邀三五好友上茶館泡茶、喝茶。】 | | 明 王問.煮茶圖 整體呈現文人相聚,論書品茗,瀰漫書香、 茶香的清雅悠閒生活,這是晚明茶畫上常見的題材之一。 | | 【古人喝個茶還特地跑到林間溪邊,好不風雅;今人也不遑多讓,上海水浴場不忘帶茶具。】 | | 清 金廷標.品泉圖 四層提籃內容烹茶需要諸品, 如茶葉、炭火等等, 可以想見這是一套外出旅行用的茶器。 | 鄧南光.海水浴場遊客之4 遮陽傘下的女子身旁有一壺茶與一盤茶杯, 現今少有人攜帶杯盤到海邊了。 | 【古人泛舟品茶,如同今人相約茶館。】 【暑熱難耐,文人躲到山中喝茶;百姓無此閒情,只得一茶水攤。】 | | 喫茶室 展場內設有茶藝館,推廣臺灣特產烏龍茶, 為來訪官員與民眾品茗休憩、賞景之處。 | 茶館貴賓席及共同賣店 樓上為茶館之貴賓席,樓下為共同賣店。 臺北茶商公會為推廣臺灣茶,特地捐資建成。 | 喝出另一味茶 【宋人喝茶好不費功夫,唐人喝一喝寫出一本《茶經》。】 【日本人喝出茶道,時至今日模特兒在廣告裡快樂地喝茶。】 | | | 陳丁奇 草書 閒適 「品茗坐苔石,試問興如何。」 | 第四章、 一葉青 滿室香 【十指頻輕摘,新芽分外香。】 | | | 茶葉剪 茶葉在收成時,傳統上是以手指採摘, 亦可以確保茶葉的品質, 一般民間亦使用採茶剪來採收茶葉。 剪茶葉時,由雙手操作,一手握一柄。 | 【攜歸勤焙製,解渴勝瓊漿。】
| | | 鄧南光.捻茶 揉捻是製茶的程序之一, 將茶葉用手搓揉使白毫脫落並且成形, 是茶葉最後定型的決定因素。 | | | | 炒茶板 炒茶時將茶葉倒入鍋中,並在灶中生火, 茶一邊在鍋內烘烤,製茶人即一邊用兩手 各持一炒茶板,不斷地翻轉茶葉, 避免滾燙的茶葉燙手。 | | | 吳金淼.試茶 兩位檢測人員,將一罐罐的茶葉 於售出前試驗茶葉品質。 | | 終曲、 凝聚 【一切菁華凝聚在這一罐,一切虔敬化為信仰祀奉。】 | | 清咸豐 陸羽 陸羽所著的《茶經》系統化地整理了 唐代與唐之前茶業相關知識與經驗。 陸羽被後世尊為「茶聖」。 | 東廚司命九靈定福灶君 昔時京城內之廚、茶兩行為合作的行業, 廚行司烹飪,茶行司陳設尊俎、上菜添湯等事務, 因此八月初三日為灶君誕辰, 舊都廚、茶行皆會前往灶君廟祀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