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分類主题詞表的構建
講者:黃明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 中國文物分類主题詞表的發展背景,是為了在十幾年來中國文物數位化的工作中,希望能夠掌握文物的知識系統,發揮文博機構知識傳達角色的功能,透過文物分類標準化來實現知識的組織。中國國家文物局委託北大、中科大、敦煌研究院、北京故宮研究院與幾所大學圖書館來進行「文物數位化元數據(metadata)標準研究计划:文物分類體系」,目的是希望中國文博界能夠對基礎後設數據制定規範,為日後的展示做服務。 講者在「文物數位化元數據(metadata)標準研究计划:文物分類體系」中主要負責文物分類體系。研究文物分類體系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在文物數位化的過程中,進行後設資料的制定,讓所表達的資訊能夠具有一定的深度。 運用知識組織與語意網的技術,來建立和文物分類有關的概念與概念的關聯。在計畫中首先回顧傳統中國文物分類,在中國的蒐藏傳統中,分作傳統金石學/書畫研究,金石學包括了青銅器、雕刻、器物等等,而書畫則包括了書法與畫作。在近現代博物館中有分類文物的要求,實務的做法延續至今,每間博物館各有其標準與慣常使用的方法;而新中國成立後,又有可移動文物與不可移動的文物的區分,後來各界也再做了一些檢討,提出新的想法與做法。 文物的分類關聯到各種時間與空間等大量的資訊,如何將資訊進一步區分與歸納,得到文物的屬性。將相似的物件歸納在一起,通常以技法、材質、年代、功能與風格來做為依據,其他還有包括如關聯性、等級、形式…等等。 目前在中國,有一份可移動文物分類標準-館藏文物登錄規範。以館藏文物類別說明(資料性附錄)作為行業標準的規範性附錄,將可移動文物分為35類,分為大類別之後再用第二層級做枚舉。 過去在中國針對不可移動的文物有建立一套不可移動文物分類標準,曾經進行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而產出了分類標準,分為五個大類,包括了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與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在分類上有時以功能、形式、等級、時間、社會價值、典型風格、關聯性進行分類。 本研究檢討了現行文物分類標準是否存有問題?在兩級分類結構中,所使用的屬性性質不互斥,前後不一致,文物的歸納便有了困難;而可移動/不可移動文物的劃分有待商榷,以石刻與壁畫為例,可能同時在可移動與不可移動的分類表中找到。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希望藉由採取綜合屬性分類法,應選取適用屬性,安排為分面分類法,會得到較為合理的分類標準。 數位化工作中隊文物分類有哪些標準化的要求?回顧1980年代的博物館信息學/文化遺產信息學,博物館專業標準框架大致可分為四類如:程序標準、資料標準、資料交換標準、資料系統標準。詞彙標準的作用,主要為了準確選擇合適詞彙描述物件,並保持詞彙使用一致,以確保文物編目採用一致的概念與詞彙,有效地將文物資料和多種權威來源做聯結,為文物記錄中使用的術語提供脈絡(如層級關係或關聯關係),讓自動檢索或人工檢索更有效率。 在中國文博領域數位化標準建設中,目前在資料結構、資料內容、資料值均亟待建立相關規範。文物分類體系應採取何種形式才能支援文物數位化發展的目標,並推動文物的研究、展示、教育等應用和其發展? 在本研究中所提出的對策主要為主題詞表,建立框架具有語義性的分面分類法。鎖定以AAT為參考對象來發展主題詞表。 引入知識組織概念對文物分類研究的意義,主要為了能夠因應數位化工作的標準化要求,應用分面分類法得以有效組織大量龐雜的知識和資訊,讓使用者可以有效地檢索與應用。其中也能讓文物研究向語義學研究推進,建立相關概念和詞彙框架、語義關係,建立不同屬性的分面根據語義工具的規則安排層級結構,形成語義網路,為檢索者提供文物知識的地圖。 中國文物分類主題詞表建立實施步驟,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參考AAT的經驗,嚴謹採用陳淑君博士的方法學來進行初期工作;並引入中國相關標準,如:用於資訊檢索的敘詞表,對應iso25964主題詞表發展的標準,納入中國文物領域的內容如詞彙概念、圖像等,希望出來的詞表能夠應用在智慧博物館框架中。 主題詞表的建立一開始以以中國目前336個分類詞彙概念作為起點,作為選取AAT層面之依據,希望能夠明確地定義中國文物分類詞彙。希望透過對應分析,了解中國現行的分類詞彙大致座落在AAT的哪個區塊,以做為初期發展的基礎。尋訪文物相關領域的專家後,一開始因為採行西洋的標準,而未得到認可。因此也希望特別蒐錄中國特有屬性的部分,納入參考。接著,確認選取範圍,形成初步框架,在過程中與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取得詞彙,規劃建置中國文物分類主題詞表的方法學,提出中國文物分類主題詞表框架草案,在商請文物界提供相關資料進行實驗分析,檢視詞表發展是否合理。 本研究目前仍在建構、發展中,主要的詞彙概念分析方法為對應分析,進行文物保證、文獻保證、使用者/機構保證。進行對應分析的目的能夠回饋到過去的分類體系,針對文物產生嚴謹的定義後,能夠發現過去分類體系存有的問題,作為未來文物分類主題詞表的標準工作方法和流程,建立未來發展傳統文物分類權威詞表的基礎。
統計對應的類型後,發現在336個詞彙中基本上有一半能夠與AAT做精準的等同,但有30%的詞彙比AAT的框架概念更精細。概念雖然相同,但仍有同義詞不太相似,日後也希望進一步將這些詞彙加入AAT的框架。例如講者列出中國特有文物概念詞彙如古建築中的中國古建築形式中的鐘樓、鼓樓、闕、坊表、影壁、台榭、羊馬牆、雁翅城等等,補充所缺乏的詞彙,漸次發展出地理名稱、藝術家方面的相關詞表。 在後設資料建立的過程中,藉由合作、分享與交流,通過採用規範主題詞表,控制相關元素欄位使用的概念和詞彙,可以實現以規範術語支持文物知識組織,以及以知識為基礎的精確資訊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