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重慶南路」展出之重慶南路總統府影像 「思想,重慶南路」即將在松菸重裝上場,從台北書展、台灣圖書館、台大圖書館以來,這是第四次加演了。在展覽前,應電子報要求寫一點當初策展的事。只是今年四月的時候,在台灣圖書館其實已經有過一次較完整的演講,「創意、策展與編輯力—我們如何思想,重慶南路」。所以這次的邀稿,就寫比較內心戲的部份,來談究竟這個展覽在我腦海中的時候,我有過什麼樣的想像。 首先,找一個好題目是重要的。當初怎麼擬定「思想,重慶南路」這個題目,說實在的,要說是靈光乍現也可以,要說埋有伏筆可能也可以。某日,老闆說過年檔期我們在台北國際書展有個攤位,要策一個成果展覽。當天下班我坐在捷運車廂便開始想題目,一下子就蹦出「重慶南路」這個念頭,大概兩秒就決定好了要叫做「思想,重慶南路」,後來這名字頗得人緣,也沒再改。 因為它一方面可以帶出一種視覺感,彷彿思想洶湧奔流在重慶南路上;另一方面,也有追憶、思想起重慶南路的意思。 那時我才剛做完「衡陽路的老字號」展覽,主要內容是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的老照片與明信片。我找到非常多重慶南路與衡陽路這個黃金十字路口的影像,每一張照片裡,右方都是同一棟建築物,樓高三層,拱門造型,是當時日本人開設的辻利茶舖。它也正是觀眾腳下所踩的地方(今為星巴克門市)。古今對照,空間不變,時間轉瞬近百年,看展的同時,我們感到自己也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處,這是相當震撼的。 有了衡陽路經驗,待要發想書展題目,便很自然地想起隔壁這條書店街了。 2013年9月的「衡陽路的老字號」展覽
初期的規劃工作階段,由於想法正在起飛,亂想還不需要落實,一邊讀資料、一邊網路抓圖找idea,做什麼都特別快樂。我列印了地圖,從中研院圖書館借來一堆書,也參考網路文章。把現存的、消失的書店一間一間按照東南西北放回原址,再把所有能找到跟書店有關的隻字片語分別鍵入word檔裡。 有些書店回憶的人多,有些書店資料很少,這些較少的後來就不太能繼續發展,只好略去不做。這個時候都還沒有收集到什麼書店老照片,只是純文字。從研究文章、散文、小說裡面,耙梳所有人的回憶。譬如《三民書局五十年》、《三民書局六十年》、《勇往向前—商務印書館百年經營史》、季季《寫給你的故事》、西西《花木欄》、朱天心《擊壤歌》等等。另外,一邊也作大事年表,整理1945至1990年代的國際事件、政治、出版、文壇、音樂、電影等的發展,一邊看看能夠做什麼牽連。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書店就是出版社,所以我找了跟書店、出版編輯有關的書籍參考,如《書店不死》、《編輯時代》、《追求出版理想國》等等,有些雖然並不直接跟重慶南路以及那個年代有關,但還是可以幫助理解。其中《追求出版理想國》影響我很大,這是日本岩波書店社長四十年的工作自述,一個編輯與一個國家的哲學書系之編輯、企劃、出版、乃至於整個社會的文化思潮牽連甚深,讀完這本書很容易激動,它讓我深思書店的本質、出版的意義。我心想在展覽中,是不是能更宏觀的去看到各家出版品項的遞嬗或消長,並試想在戰後艱難的時代,重慶南路上的出版業務由日文轉為中文,該是多麼劇烈的歷史轉折。我們今日若買到任何出版年代較早而破舊的書籍,心情上都應該更慎重的對待才是。 重慶南路每一間書店的經營過程,都是非常好的內容,新高堂書店、商務印書館、世界書局、東方出版社、三民書局、文星書店、武昌街的明星咖啡館與周夢蝶詩攤。一時之選,如今看來都是夢幻隊伍啊,只是,該怎麼陳列這些理想? 當我還沒有個想法的時候,我只知道我必須避免陳腔爛調,我知道我最怕某些像是「說教的」、「秀成果給你看」的展覽。另外也要小心,形式或內容做得太僵,一下子就太學術了,這實在太容易。所以為了想要讓展覽具備一點詩意,有溫度,經常要從理性、中肯或平凡那一頭拉回來一點。我的辦法就是,經常讓眼睛過一過詩集,或翻一翻古今中外搜書狂、愛書人寫的書。創意也經常從一些不相干的範疇裡,越過界來。 譬如讀夏宇「字是黃金、乳香和沒藥。字是肉桂。肉和桂。因為這兩個音的奇異組合我甚至願意喜歡它的氣味。」哎呀,無端感到快樂啊,肉和桂。我該如何做出這樣的細節呢?光是讀它,就覺得很美好。那,我是不是該在展場裡面鑲嵌一些短句呢? 譬如讀班雅明寫「你從來不是在閱讀書籍,而是住在裡面,駐足在行與行之間。」就想要畫空間圖,就想能不能把這個句子鋪陳為展場呢? 譬如讀到舒國治寫「書店之裝潢愈騷包,你愈擔憂他對書之本質的外行。」對照今日臺灣,真令人偷偷想笑,於是我更加確定展覽重點要放在每一間書店的出版關懷,我想這樣也會映照出來,每間書店的出版品對當時那個年代、那個時局做了什麼樣的回應。 讀傅月庵寫「雲淡風輕的假日,沿重慶南路書店街,一家家巡過去,這是看新書,中午就在植物園外吃碗打滷麵,稍事休息,下午闖進牯嶺街,由新轉舊,繼續淘書覓珍,直到紅紅的日頭落到螢橋水門之外。」讀罷也跟著他心滿意足,齒頰留香。所以,重慶南路、衡陽路乃至中華路附近的味蕾回憶,也都一併要收集起來,譬如王宣一寫「我的童年仍有幸看到父母風華再現的短暫時光,週日早上,一家人到台北的上海路「三六九」吃小籠包,爾後,到現在中華路與衡陽路口的建新百貨公司選布做衣服,然後再到西門町看一場電影。」這麼一兜,城中區便立體了起來。只講書,只看出版發展,還得要加上一點點生活感,觀者才更容易領會這一條(他可能從未走過的)街道,感受曾經在這裡來去的人們。 另外,中華商場原本不在規劃的書店街內容之列,只因為網路上意外找到美援時期留下來的精緻影像,而商場綿延壯大的地景自中華路轟然消逝,是九〇年代許多人心中的遺憾。我想,若將之展出,應該可以使觀者對照並更加珍視我們現下擁有的重慶南路吧,於是就加了這一區進來。商場興建緣由、落成年代等這些標準式說明,也是相當硬梆梆哩。為了更理解情感的部份,就必須讀吳明益所寫的中華商場。讀完,再回來寫各影像的描述,總覺得這些字都含情脈脈起來了。譬如「我記憶裡的星星比誰都明亮,因為每家店面都會在門口用一根竿子,吊上一顆一百燭光的燈泡。整座商場的家屋都把燈打開的時候就像一個星座、一條星河。」 以及「商場的公共廁所蓋在兩端樓梯的位置,比較長的商場(像是第五棟)則在中間還另有樓梯和廁所。大概一百多戶人家共用三層樓的三間男廁所、三間女廁所,而每間廁所大概只有四個馬桶。…女廁所前面有一個阿婆會收五毛錢然後給你三張薄薄的衛生紙,很多商場的女性為了省那五毛錢很年輕就得了膀胱炎。」有些內容不見得都能擠入字數有限的影像說明裡,但是往往在導覽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特別是當我們說到那「五毛錢的衛生紙」,女性觀者都很容易聯想起以前阿婆對折好的平板衛生紙的樣子,然後心有慼慼焉。 我們的展覽內容是書店,構思的時候,一切好像也都回到了書身上。整個展覽核心希望緊扣著的就是每一間書店的個性、出版關懷。 而對於周夢蝶,那個浪漫的騎樓,雖然不是書店,可是有著書櫃,我們都心想一定要把周公的凳子、騎樓、西點麵包櫥窗給做出來,這裡一定要還原當初的顏色、弄一台腳踏車更好之類的。後來,我看了陳傳興導的周夢蝶紀錄片「化城再來人」,片子拍得很慢很慢,那時候我的工作時程已經箭在弦上很趕很趕了,十足的對比。於是我被逼得要慢下來看。看完後我想了想,直覺的認為在展覽裡,在這個騎樓柱子下,一定要有周公很慢,很慢,很慢地唸著詩的聲音出現。它會是展場非常寧靜而穩定的力量。這樣,武昌街明星咖啡館騎樓書報攤與那個年代,或許就能被召喚出來了。總之我竟然就聯絡了拍攝紀錄片的目宿媒體,結果更意外的,目宿團隊竟同意展出周公訪談片段。後來我們有多興奮有多腳軟,就不多提了。 展覽週遭另外有一些邀請卡、文宣品、活動贈品等等的小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它會被觀者帶回家,這些物品可能被更仔細更長久的端詳。所以,考慮要做什麼品項、細節,都必須要帶有重慶南路風才好。 譬如邀請卡內文的印製,刻意用漫渙不清的燙金效果,好像活版印刷偶有油墨沾粘、筆劃線條不鮮銳那般。 邀請卡內文 邀請卡信封的思字一半折去,正面看,就成了「心想,重慶南路」了。當然是故意的。 活動文宣品「365日曆」 「很少人不知道文星的存在,也很少人沒有讀過它的文章」—陶恆生,〈「不按牌理出牌」的文星雜誌〉。
這個句子放在2014年2月5日,是書展開幕第一天,藉以向文星書店致敬。 「365日曆」這份文宣品限量一千份,是只有在書展現場可以拿到的2014年日曆,每天有不同句子。日曆這個日常用品,符合重慶南路的時代感,材質選廉價薄紙、模造面,字體設計儘可能簡易,框線轉角處故意留有無法接合的空隙,也是仿舊時鉛字排版會有的技術限制。 日曆裡蒐集了313個句子,句子的擺放,其實部分是有以時令來考量的。譬如二月五日正是台北國際書展開始的時候,前後便多放關於重慶南路主題的句子;二月二八日是和平紀念日,放的是殷海光著名的《自由中國》被禁最後一期那篇〈大江東流擋不住!〉「大江總是向東海奔流的。我們深信,凡屬大多數人合理的共同願望遲早總有實現的一天。自由,民主,人權保障這些要求,決不是霸佔國家權力的少數私人所能永久阻遏的。」六月四日的句子,是中國流亡詩人北島1976年的警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情人節放羅蘭巴特《戀人絮語》。秋分的時候,就希望能使人感到季節也翻頁了,便來讀一讀納蘭性德,「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那時因為沒有什麼經費,所以除了日曆本另請設計幫忙排版之外,其他的創意發想、設計排版通通自己來。 展覽現場有一本放大四倍的大日曆本,以半透明描圖紙印成,供愛書人留下心中佳句,就可領走小日曆本一份。
獨立書店有河Book老闆詹正德(暱稱686)寫下
「沒有重慶南路,就沒有有河book!」 「這句話是真的」,詹正德說自小在那附近打轉,因為父親在總統府上班。 書展現場另有一個活動是以圓盤機親手打印「思想,重慶南路用箋」,這是源自舊時公司行號皆有一種八行箋、十行箋的紙頭,然而今日多以A4列印紙取代了。所以我們便特意取此懷舊形式,改為五行,尺寸縮小如日式一筆箋。行列之末,印有一句與重慶南路相關的作家文字。並與日星鑄字行合作排版,由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提供紙材,因此活動名稱為「日星鑄字 樹火造紙 中研院作場」。 在製作展覽、文宣品、設計活動等,若不能有獨立的思維,便不能拉出差異,往往很大程度受箝制於委外單位。因此,務必要固執的、不妥協的,一點一滴塑造展覽,在各個方面都讓展覽獨一無二、不可複製。 後記 以上如此描述起來,策展好像是相當詩意又充滿創意的工作。其實,不,真的不。我只是不想描述每天如何花費80%的時間力氣在最沒有創意的事情上,做著痛苦的行政流程與聯絡工作、打電話、應付一堆不斷衍生又衍生的該死的報告之種種抱怨。重看一次早期的簡報規劃,其實太多概念早夭了,想法可惜了,就連(在壓力極大的負荷下)溫柔的心地也都快死光光了。不過,因為真心愛著書,很希望所謂「書店的品格」能重新被重視,很想再現那些書店、那些青春在那條路上。我們便是懷抱著這樣子的心情製作了展覽出來。希望大家會喜歡。
2014年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推出「思想,重慶南路」特展,展出資料庫影像、文物、珍貴舊書籍等,藉以獻給每一位曾走過、沒有走過、或者是遙想過重慶南路的愛書人。讓我們一起,再走一次,重慶南路。 即將於9月26日再度於松山文創園區東向製菸工廠一樓展出一個月,歡迎讀者前往參觀 參觀資訊 展覽期間:2014.09.26–2014.10.26(無休) 開放時間:9:00–17:00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東向製菸工廠一樓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