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緣起兩個字的時候,連自己都噗一聲笑出來。 不過,【風獅爺復育計畫】的的確確是由一連串的緣分交織而成的。 2013年的夏、秋,一群鄰居朋友們在安平特有的南吼聲中(註),舉辦第一屆南吼音樂季,也因為這個活動完全出自大家的熱情與傻勁,沒有任何資源或補助,在地陶藝工作者吳其錚提出了復育風獅爺的想法,一來喚醒安平舊聚落對於屋頂風獅爺的記憶,二來展出並義賣風獅爺的收入可以用來贊助音樂季。 沒想到就這樣,一年接一年的辦了起來。 準不準? 比奧運選手還要準
其實,就算在安平,也鮮少人知道風獅爺的來由。
隨著舊聚落老房子的崩塌、拆除,安平屋頂上的風獅爺有些被屋主收起,有些可能被偷走,剩下的便默默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不知去向。如果問問在地的長輩,他們能告訴你的,大多只是「喔! 以前那個誰家屋頂有一隻。」「那就是避邪的啦。」「老厝都沒有了啦,都拆掉了。」 計畫發起人之一的阿祥,也只依稀記得小時候上學路途中總是會經過的風獅爺,有一天就不見了。 為了進行這個計畫,在蒐集風獅爺資料時,才發現能找到的紀錄並不多,但可以確定的是祂們大多出現在沿海地區,比如金門、安平及沖繩,而且各地的型態大不相同。 安平風獅爺的形象幾乎都是一隻獅子,背上站著一位射箭的將軍,而且這些風獅爺不只給人鎮宅避煞的安全感,也有功能性。
當地居民陳大哥所收藏的風獅爺 祂們嘴巴張得大大的,屁股有個小洞,安上屋頂時通常朝向東北,當東北季風來臨,祂們就會發出呼呼的聲音,同時也告訴漁民,捕魚的季節到了。
但不管我們看到的風獅爺是什麼形象,那都是人們對於這個保護家園的神獸,加入各種想像而產生的。 「如果以『想像』當成東方獅造型的傳統,那麼應該繼續想像下去才不致於僵化這個傳統的價值。」,另一位計畫發起人吳其錚這麼說。 所以從第一年開始,大家復育出來的風獅爺就有各種形象與故事。 剛從窯裡拿出來的風獅爺 有人覺得獅子也可以很女性,所以做了一隻大紅色的風獅,取名叫艷紅。 有人覺得風獅爺冬天吃了那麼多冷冷的東北風,等夏天來臨,希望能夠在窗口邊,像冷氣一樣送出涼爽的風,讓阿嬤可以在酷暑好好睡個午覺。 還有人在風獅背上做一個正在方便的將軍,畢竟一年到頭站在屋頂,總是有內急的時候。
艷紅
冷氣獅 需要方便的將軍
一些當地長輩們,雖然對復育計畫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但也因為創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在尋求老屋主同意安風獅爺上屋頂的過程中,遇到一些質疑。
「這真的是風獅爺嗎?」「以前某某人家那隻不是長這樣的。」 到了第二年,我們決定對外招募對復育計畫有興趣的志工,為他們舉辦說明會,講述風獅爺的歷史脈絡。他們也在炎夏中,揮汗創作,復育了獨一無二的風獅爺。燒窯的時候,大家頂著毒辣的太陽,蹲在四草的魚塭旁,輪流對著行動小柴窯不斷投柴,直到夜深。最後揭窯的結果,往往令人驚豔,一隻隻樸拙趣緻的風獅爺,從烈焰中跳了出來。 展覽期間,志工們身兼解說的角色,除了讓更多人了解為什麼要進行復育計畫,也希望在地老房子的屋主能夠感受到這群人的努力,對於復育出來的神獸有更多的想像與接納,進一步願意提供自家屋頂,讓風獅爺重現安平的天際線。
風吹得大一點連風獅爺的舌頭也會飄來飄去喔 吳其錚在屋頂上安風獅爺
捏製風獅爺 行動小柴窯柴燒風獅爺,不像一般柴窯,行動小柴窯溫度散失快,需要不斷投柴;通常燒十幾個小時,之後可以馬上開窯,看見成果,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開窯 佈展小志工,於佇這生活實驗室(台南安平中興街47號) 2013年,安平舊聚落的屋頂多了四座風獅爺。 也許祂們憨厚又有趣的樣子,稍稍喚醒了舊聚落居民的記憶。 2014年,我們又陸陸續續安了八座,從此以後,安平蜿蜒的巷弄,又多了些有意思的風景。
今年(2015)已是復育計畫的第三年,除了志工的投入,我們預計在安平各個角頭放映七場風獅爺復育計畫的短片,期盼得到更多居民的支持與認同。
希望有一天,風獅爺能夠回到每一個屋頂上,守護這個小小漁村。
阿祥、其錚在屋頂準備安風獅爺
於廟口放映風獅爺復育計畫短片
去年安上安平舊聚落屋頂的風獅爺
註:「安平海吼,為天下奇。 自夏徂秋,厥聲迴薄。 以其在南,謂之南吼。」 連橫《台灣詩乘》- 西元 1921年 照片提供:蔡宗昇、陳友志、吳文睿、大員人力共同合作社
相關連結:
2015年【風獅爺復育計畫】將在9月於佇這生活實驗室展出,並於2015年10月3日移展南吼音樂季會場。 風獅爺復育計畫短片 15分鐘 藝起看公視 – 風獅爺復育計畫空拍版1分半鐘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