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看過牠,牠卻始終活靈活現,穿梭在古今故事與歷史中。 龍,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 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從甲骨文到標楷體,看到文字型態的演變;漢代石刻拓本活靈活現地展示人們對龍的想像, 當這想像落印於社會生活中,則體現在皇帝的龍袍、祭祀的酒杯器皿中,成為一種權貴的裝飾與象徵。 到今日,舞龍舞獅仍舊伴著鞭炮鑼鼓,降福迎祥; 看看這些龍的相關典藏,一窺遠古人們的想像。
字體演變 
鯉魚躍龍門
石刻拓本

南陽市栗河橋畫象一 
南陽畫象二 
南陽縣畫象一 
南陽市俄成寺畫象

南陽縣草店畫象三 
南陽縣阮堂畫象二 
東闕柱頂南面畫象 
宋山畫象十六

南陽縣石橋鎮畫象三

南陽市栗河橋畫象二

高頤闕右闕主闕樓部左前角畫象

新津畫象五
龍王
畫龍
寫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