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今年(2013年)兩岸漢字藝術節活動,中華文化總會與台灣師範大學於2013年9月7日舉辦「兩岸漢字設計與應用學術研討會」,邀請兩岸專家學者針對漢字設計的當代應用與未來發展進行交流。縱觀七場演講可分為兩大部份。第一部份由何潔與潘魯生闡述漢字所反映的漢文化中心思想,如何為漢字設計奠定基礎;第二部份則由林磐聳、何清輝、陳丹與程湘如分享如何運用漢字的各種特性,將之落實到海報、logo、品牌形象等設計案例中。
會中諸位講者不約而同強調漢字的主體性,認為漢字與漢文化具高度依存性,必須掌握漢文化內涵,才能真正理解漢字,進而運用漢字設計出具深度的作品。
一、話說從頭 中國傳統藝術講求意境,重寫意而非寫實、重神似而非形似,如何體現創作者胸中丘壑才是首要。何潔認為這套藝術觀源於漢字「以象達意」的特徵,即便至今形聲字佔了漢字的90%,但寫意與象意仍是漢字構形的基礎。中國文化談的「象」乃由心生,是個人主觀的認知與判斷,外在形象需透過自我的詮釋理解,才具備意義;誠如文字統一前,象形字所象之「形」自來書寫者各自的表述,而非科學式寫真,「寫字者,寫志也。」漢字發展的過程不僅與漢文化相互形塑,它還發展出一套對文字結構、空間、比例、筆畫的美學規範,可以說漢字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設計史。
漢字不離文化,文化則是生活的實踐,三者密不可分,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民間漢字藝術。潘魯生說明構成民間漢字藝術的基本絛件為:必須是字、具有吉祥寓意的符號、結合圖像,以及落實到生活。這些字並非為藝術創作而產生,而是源於民間生活的實用性,因此即便這些漢字豐富的像幅畫,何潔與潘魯生均強調,它們仍然是「字」而不是「畫」。字與畫的差別在於,「字」是傳遞特定訊息的媒介,「畫」則為創作者抒發心性的成果。民間漢字藝術的功能性很強,只在特定場合與時節中使用,目的是透過字──即便它們已經過設計趨於符號化──傳達背後的意義,所以一旦它們脫離「字」的範疇,就與「傳遞特定訊息」的功能脫離關聯。正因為民間漢字實用的功能性,所以看似變化萬千,實則受到約定俗成文化的強烈制約;它必須緊扣「吉祥」寓意,並且運用眾所皆知的圖像或符號作設計,例如「壽」字與蟠桃、「囍」字喜鵲圖像唇齒相依(圖1)。 | | 圖1-1:清.壽字紋食盒圖案 | 圖1-2:河北武強木板畫「喜上梅梢」 | 如今大陸的民間漢字藝術有復興現象,但潘魯生提出在大陸長期不書寫繁體字的情況下,藝術家無法充份理解漢字文化意涵,以及民間漢字從實用性轉為裝飾性後,逐漸失去文化價值與意義的憂慮,認為當代藝術家尚未確實掌握「漢字─文化─生活」間的關聯。
二、誰來漢字 承此概念,林磐聳以雲門舞集《行草三部曲》為例,認為這種抽離文字表相,轉而呈現漢字精神的創作,為當代漢字藝術指出一條新路。並以公園詩田、台中綠園道的詩詞燈罩、清水收費站將大事紀化為階梯裝飾等手法,展現台灣漢字結合生活的新面向,與傳統建築嵌入、雕刻漢字的實用層面已有區別。
何清輝、陳丹與林磐聳則舉出大量作品,說明當代漢字設計的幾種模式。 1.字形結構:運用漢字結構的特性重新組合,例如春聯常見的「招財進寶」與「黃金萬兩」(圖2)。
圖2
2.字序排列:字序掉換或順序不同就可能產生不同意思,例如「本日大賣出」倒反唸意義截然不同、反毒廣告以「安非他命X/安命非他?/安他非命!」字序掉換方式宣導。
3.字畫結合:以中國紹興銀行logo為例,巧妙結合簡體字的「興」與該市市花蘭花而成(圖3)。 圖3
4.字與語境結合:設計中融入該詞彙或字的語境,例如「梅雨」主題海報將這兩字融入整版的絲絲斜雨中、四季海報將「春、夏、秋、冬」四字結合各季花卉為設計。
5.中西合壁:以中文結合英文或符號的方式表達意義,例如將英文「WIN」的字母融入「贏」字的設計,又如運用「佛」字的「弗」與表達錢的符號「$」字形的相似,表達「一心向佛/一心向錢」的意涵(圖4)。 | | 圖4-1(何清輝設計) | 圖4-2(何清輝設計) | 與前例不同,程湘如的設計已跳脫「字」,將書法這種文化表徵作為創作的重要元素。在其作品中,「字」與「義」的關聯並非至要,而是關注於書法本身的視覺效果(圖5)。此外在為顧客構思品牌名稱時,漢文化的「筆劃學」也是她命名的關鍵。字背後的文化意涵才是程湘如想傳達的訊息。 圖5(程湘如設計)
從民間漢字藝術中,字與字義、生活的必然關聯性,到當代台灣社會以迥然不同的方式將漢字融入生活,以及各種解構、重新詮釋漢字與字義的設計作品,再到脫離字、義的相依關係,轉而追求呈現漢文化精神的創作,反映出諸位講者對漢字藝術發展的各種觀點。無論觀點為何,目的都是突顯漢字與漢文化的價值,進而發展出具有主體性的設計觀。
講者姓名與講題(依發表順序): 1.林磐聳(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理事長 )/字游:漢字創意游 漢字在現代生活與創意產業的可能性 2.陳 丹(陝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漢字在品牌中的運用 3.潘魯生( 中國藝術研究院設計藝術研究院院長)/民間漢字藝術與當代設計轉化 4.何清輝(BBDO黃禾國際廣告營運董事、創意顧問)/漢字反斗城-倉頡造字之後,康熙字典來了!康熙來了之後,誰來漢字? 5.何 潔(清華大學美術圖書館館長)/漢字構形藝術 6.程湘如(頑石文創開發顧問)/漢字文化的轉世 本文文字部份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 引用本文(不含圖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呂少玄/漢字的前世今生:兩岸漢字設計與應用學術研討會 引自數位文化電子報(http://newsletter.asdc.sinica.edu.tw/news/Content.php?nid=6383&lid=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