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台北,不管是搭乘火車、捷運,車廂上,常常是「一人一機」,人們專心地盯著螢幕,手指滑來滑去;彷彿所有的大事都發生在眼前。
時常想問,一手可掌握、小尺吋的螢幕上,究竟有多少可能? 過去10年間,在政府與民間的努力下,無數的典藏、藝術作品、新聞、書籍…等透過數位化,產生了不同形式的閱讀與瀏覽模式。幾百個承載著影像、影音、多媒體、數位教材的網站、資料庫,在線上隨時讓來自不同國家的使用者瀏覽、閱讀、分享資訊。陸陸續續隨著行動載具的趨勢,因應使用者的需求,以數位內容為基礎,進行不同介面的開發,將成為後續重要的議題。 面對不斷在流逝的傳統藝術與文化,光是記錄、保存,就足夠了嗎?我們在想,有沒有可能更進一步,讓傳統隨著科技走入當代生活?讓年輕一代有機會了解、認識不同年代的風俗民情;或者融合傳統的元素,經過設計、轉化,為其找到新的生命。 2012年年末,接觸到兩個應用程式,銜接傳統信仰與當代媒介。透過螢幕,傳統文化經過整理、歸納、編排,與科技蹦出新火花。 每每在路旁看到陣頭遊行,擦身而過的當下,看著家將手持法器不停舞動,亮幌幌的光影加上特殊的扮相,鞭炮劈哩啪啦作響,好奇過後,對陣頭的內涵與形式卻有諸多疑惑與不解。由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的家將電子書《八面威風家將傳奇多媒體互動電子書》,內容介紹家將角色,融合影音、多媒體影像與詳細的文字說明。
影片:八面威風家將傳奇多媒體互動電子書影音介紹 一邊翻頁,一邊可以看影音認識家將在陣頭中扮演的角色故事,了解扮相的文化內涵與意義,用手指任意翻轉可以拆解陣頭的動作,內建按鈕點下去便能進一步了解臉譜的繪製步驟、道具的使用辦法…等等。
在電子書的最後,為了增添互動,設計了「你是哪一種家將」、「彩繪八家將」…等小遊戲,讓使用者在閱讀電子書後,進行與家將的互動。
另一個則是《記錄大甲媽》APP,其由信徒編寫,內容為參與媽祖遶境的紀錄;點開後,在花絮的選單下,有影音、照片、文字敘述當下參與的心得,當中可見沿途商家的澎湃熱情、也有信徒的虔誠敬意。運用簡單的影音剪輯,讓大家得以在螢幕上貼近瀏覽、觀賞遶境的情景。 另一個主要選單也結合地圖功能,讓使用者得以掌握遶境的路徑,貼心地附上沿途廟宇的電話與地址,遶境隊伍會在何時哪個地點出沒都能掌握得清清楚楚。 民俗信仰,經過歷代相傳,其繁複的形式、文化內涵、故事經過口傳,可能並未留下詳實的記載;攝影、錄影技術的普遍,讓祭儀活動的紀錄產生更多元的形式與觀點,當上一輩的民俗信仰、走進下一個螢幕的瞬間,展現了傳承的可能。對於未曾參與相關活動的人來說,也是能夠輕易地藉著聲音、影像、影音…等資料認識傳統民俗活動步驟與流程的門道;讓使用者得以透過數位科技深入了解祭儀活動的精神與內涵。 v 延伸閱讀: 《八面威風家將傳奇多媒體互動電子書》 https://itunes.apple.com/us/app/ba-mian-wei-feng-jia-jiang/id488500415?mt=8 《記錄大甲媽》 https://itunes.apple.com/tw/app/ji-lu-da-jia-ma-bao-bi-zi/id509497013?l=zh&mt=8 媽祖信仰--蔡獻宗,記錄5年來大甲媽祖遶境傳承的力量 http://www.waalii.com/dajiamazu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 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徐千禾/以數位科技讓香火綿延 引自數位文化電子報(http://newsletter.asdc.sinica.edu.tw/news/Content.php?nid=6352&lid=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