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台灣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多樣性更為特別。山漆(Rhus succedanea L.)普遍生長在台灣中低海拔山區,剛剛好就在原住民的生活領域中,在山上工作很容易碰觸到它,因此「漆咬傷」對台灣的原住民而言是十分普遍的現象。 本文參考了數篇有關台灣民族植物研究的報告(如文後所列之參考文獻),加上作者多年來的田野資料,整理而成。引用文獻的部份,均會在文末標記文獻出處,以提供讀者進一步閱讀訊息。 | | 山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山漆。行政院原民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 原住民如何被山漆「咬到」 直接接觸到山漆: 每個人對山漆的反應不同,泰雅族人認為與山漆不合的人才會癢,魯凱族人認為皮膚過敏的人才會癢,而布農族人則認為會癢的人是因為他的胃不好。 當原住民接觸到漆樹時,會有漆咬傷的症狀出現,如會癢(泰雅族、賽德克族、賽夏族、布農族、邵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噶瑪蘭族)、生瘡(泰雅族)、紅腫(布農族、邵族)、起疹(布農族)、眼睛會突出(邵族)、過敏(阿美族)。 | 漆咬傷症狀 原住民娃娃繪製:劉少君。《數位文化電子報》改作。 | 賽夏族人認為族人被山漆「咬到」,隔天會腫會癢,嚴重有時候會起水泡。也有族人認為敏感體質者無意間碰觸,會引發全身發癢;若是刻意去碰觸,則會胯下搔癢且發生潰爛。 賽德克族人認為山漆的樹汁會讓人發癢,人很怕碰觸它;人在砍草或砍樹時,就直接將它燒掉。 排灣族人認為族人在鋸木頭時,山漆會攻擊人,引發族人皮膚癢;也有族人認為山漆的汁液有毒,會引起眼睛及皮膚紅腫;若當柴火燒,其煙霧會引起全身發癢。 在接近山漆附近: 體質不好的泰雅族人,看到山漆就會癢;而過敏體質的人從樹旁經過,會全身發癢(賽夏族),或在樹下立即引起反應(排灣族)。 排灣族有人砍此樹,經過時就會中毒;而撒奇拉雅族認為鋸木頭所冒出的煙,也會咬人。 原住民被山漆「咬到」如何處理 不管它就好: 大多數的原住民認為不管它就會好了(泰雅族、魯凱族、排灣族);魯凱族人認為自己流汗就會改善。另外,布農族人認為不認識山漆的族人,不知碰到,也不會有反應。 | 漆咬傷處理法一 原住民娃娃繪製:劉少君。《數位文化電子報》改作。 | 超自然療法: 大多數的原住民以名字互換,也就是對著山漆說:「你是我(人名),我是你(山漆)」,就會緩和山漆「咬到」的痛苦(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夏族、布農族、邵族),但每位族人的經驗各有不同,方法上也有所差異。 | 漆咬傷處理法二 原住民娃娃繪製:劉少君。《數位文化電子報》改作。 | 泰雅族人被山漆咬到時,向它丟石頭,再交換名字後,往前跑,不可回頭;先向它吐口水,再交換名字;也有人先對它吐口水,再交換名字後,再立刻跑掉;要砍他前要先換名子;或要砍山漆之前,要先吐口水,再名字交換,才不會被山漆咬到。過去族人若碰觸山漆引起身體不適,則請人取rqiy 樹的枝葉綁成一把(5-6 枝綁成一把,長度約1 尺),置於火上加熱後,拿起煸患者之患處,嘴裡並唸「你是我(人名),我是山漆」,兩人交換名字後,患處才會獲治療痊癒;泰雅族語以yanay(丈夫與妻舅的關係)來形容山漆與rqiy 此兩種植物相似之故,作為與山漆溝通的道具。 賽夏族人會以名字互換三天;也有族人拿家裡的火灰去跟山漆交換,換回來三天以後就會改善身上的病痛;另有族人碰到時要交換名字,先在早上叫山漆3-4 次才有效。 布農族人會請巫師拿山漆作法,要山漆自己收回去,以去除病痛。也有族人自己拿山漆枝條名字互換,或火烤後,打在身上,或在身上搖一搖,角色互換,說我們做朋友即可。另有族人用火烤山漆枝條,跨過後名字互換,或點火在上跳;也有族人把山漆放在十字路口,用火烤,然後吟唱名字互換,再放入一根頭髮就不癢了。也有族人先砍山漆木頭,放在松油火燒並說:「剛剛碰到你,真對不起」,然後人起來走來走去,就不癢了。被咬到的人,請他的朋友在火堆旁講話,當事人則在火上跳來咷去後馬上離開,就不會癢。也有族人碰到時先對不起,再說:「你很漂亮,我很醜」,否則就會腫起來。也有族人從廚房的門檻跳出去,並說:「非常抱歉,不知道你會生氣」。 邵族人被咬到時,摘它的心,再角色交換;也有族人在看到山漆時先交換名字,再含它的心,就可預防;也有族人很誠意的站在山漆旁,拔下一根頭髮,然後對著山漆,再角色交換(鄭 2006);被山漆咬到時,先拔自己的頭髮,塞在山漆的皮上,並再摘山漆的葉片,再交換名字;也有族人拔二根頭髮,削一小段山漆的皮,將頭髮塞入,並交換名字可治。 鄒族人被咬到時,會拔一根頭髮,掛在樹上,或者走到樹前,拔三根頭髮,插在樹上,交換名字再交換名字可治;也有族人將山漆砍倒燒掉,就可止癢。 用植物治療: 泰雅族人會用台灣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 Sieb. & Zucc. var. formosana (Hayata) Rehder)、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皮、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等汁液,來治療山漆咬傷,因此,家中均會準備台灣扁柏汁液。 賽夏族拿紫花藿香薊(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的葉片,鎚一鎚加酒擦,或用桃(Prunus persica Stokes)葉擦,用來治療山漆過敏。 邵族人用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 ex K. Spreng.)擦會好,但女性無效。 賽德克族及排灣族人(鄭等 2004)會用賊仔樹(Tetradium glabrifolium (Champ. ex Benth.) T.Hartley)的葉片直接塗抹,就可減輕痛苦。排灣族人也會用賊仔樹的枝葉在身上掃一掃(劉及潘 1996,潘及劉 2000),或用葉片烤後外敷,治山漆咬傷;另有族人煮檳榔(Areca catechu L.)葉清洗,或用姑婆芋(Alocasia odora (Lodd.) Spach.)削皮或刮一刮外貼,可消腫;或用相思樹(Acacia confusa Merr.)葉煮或烤後,敷在皮膚,會止癢。 邵族用煮熟的茄苳(Bischofia javanica Blume)葉,加明礬一起洗澡、認真地洗三次;或用茄苳心、樟樹皮、山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oon)葉,再加一點點明礬,一起煮後洗澡;或用茄苳心、樟樹皮、明礬一起煮,拿來洗澡,一次就會好;也有族人茄苳葉、明礬、樟樹皮、山胡椒葉一起煮滾,取汁用毛巾擦。 鄒族人煮鵝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葉,阿美族人會用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樹的葉子,排灣族人則用賊仔樹或樟或相思樹葉片洗澡,而魯凱族人單用洗澡,就可減輕症狀。 噶瑪蘭族人拿月桃(Alpinia zerumbet (Pers.) B. L. Burtt & R. M. Smith)的頭(根莖)煮後,以前以簑衣(今改用棉被)蓋住身體藥薰,再洗澡可治。 | | 苦楝。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 山胡椒。行政院原民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 月桃。行政院原民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 撒奇拉雅族被山漆咬到時,以清晨的香蕉(Musa sapientum L.)或月桃上的露水,塗在傷口,直到不疼。排灣族人則用異性尿液塗,用來治山漆咬傷。 現代醫療: 泰雅放人觀察到日本人被山漆咬到時,會到醫院打針;現代的原住民也有人會去打針(泰雅族、布農族);或拿西藥擦(賽德克族)。 結語 「漆咬傷」對台灣的原住民而言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在訪談過程中發現族人會依其過去的經驗,來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文化多樣性豐富,真令人讚嘆不已。但也有部分族人因離開部落,而已將傳統醫藥知識遺忘。傳統在地的生態知識的保存,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
參考文獻 1.潘世珍、劉炯錫,2000,〈台東縣大武鄉大鳥村排灣族居家植物之調查〉,《東台灣叢刊之四 東台灣原住民民族生態學論文集》,東台灣研究會。 2.劉炯錫、潘世珍,1996,〈台東縣大武鄉大鳥村排灣族野生植物辭彙與用途之調查研究〉,《台東師院學報》(7): 113-126。 3.鄭漢文,2006,《日月潭邵族植物文化》,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未出版)。 4.鄭漢文、王相華、鄭惠芬、賴紅炎,2004,《排灣族民族植物》,行政院農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出版,台北市,340頁。 線上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