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流傳於中國湖南的「女書」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婦女專用文字,直到1982,在它即將步入歷史之際,才為外界所知悉。「三朝書」是新娘出嫁第三天,由女性親人或閨中密友所贈特定形式的女書作品,讓我們從它開始,傾聽女書訴可憐的故事。 |
自坐樓中妹寫信 | 看察細姊在他門 | 恭賀繡房千般好 | 步步高陞勝過人 | 前朝叔娘交卻你 | 不比四邊五色全 | 來望親情諒寬大 | 只是聽言要緊包 | 細姊你邊一世好 | 夜點明燈滿堂紅 | 就是勝如天邊月 | 十六團圓透夜光 | 正好時來將九月 | 百花休完再轉青 | 自以分開不同坐 | 幾日淚流到三朝 | 氣曰儂身是錯度…… | 各住閨房放冷毑…… | 若是儂身男兒子 | 過海飄湖不出鄉 |
這是寫在一條藍色布帕上的「女書」(圖一)。「女書」指的不僅是婦女的書寫創作,更是女人用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文字,書寫而成的作品。
女書就流傳在中國湖南,靠近廣東與廣西邊界的江永縣一帶。這是一種只有女人能讀寫,而男子卻不能識讀的文字系統。
絕無僅有的婦女專用文字 女書可說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婦女專用文字。
孕育女書的江永縣,是個典型的小農父系社會。這裡婦女多不識漢字,但卻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女書,並用女書來訴說她們的情意音聲。婚前,少女締結結拜姊妹,若屬跨村結盟,雙方會交換女書信函;若是同村,則平日相聚一堂,共做鍼黹,齊學女書歌。婚後,如求龍子不得,或夫君出門洽商不歸,婦女便以女書向神明祈求許願;如不幸守寡,婦女也編作女書自傳,宣洩苦情。而介於婚前和婚後的,就是三朝書。根據江永婚俗,新娘結婚後第三天,娘家必須備禮到夫家祝賀,稱「賀三朝」。禮盒中除了致贈男方親友的糯米粑粑外,還包括送給新娘的小禮物,如繡帕、花鞋,以及女書。由於這類女書是在賀三朝儀式中遞送,故名「三朝書」。
女書中的婚嫁文學:三朝書 上述所引的這則女書就是典型的三朝書:新娘出嫁後的第三天,她的親人或閨中好友以女書向新娘致意。短短數語,點出了婦女在結婚時的忐忑、怨懟、憧憬,以及面對婆家時的恭謹;既抒發與新娘話別的離情依依,又致禮親家娘請她包涵嫁妝輕薄;同時也恭賀新娘更上一層樓,「百花休完再轉青」。不過在祝賀之餘,作者也感嘆身為女人的無奈,「若是儂身男兒子,過海飄湖不出鄉。」
「讀紙讀扇」還是「秘密文字」? 女書作品大多寫在紙上或扇上,所以讀寫女書的活動又稱「讀紙讀扇」;若寫在帕上,則稱「讀帕書」。百年來,這些女書就這樣默默地守護著江永農村婦女的情感意緒。
「默默地」並不意味著女書是婦女的「秘密文字」。因為女書雖說是「書」,但它也是「唱誦」(何豔新唱誦母親的三朝書帕,內容為圖一前14句),所以女書究竟寫了些什麼,就算「看不懂」,也「聽的著」,只不過當地男子對婦女的「讀紙讀扇」不屑一顧,或是基於男女有別的社會規範不便參與,頂多以「咿呀咿呀」來描述婦女的唱讀活動。因此,女書的流傳,既不見諸史料,也未載之於稗官筆記,直到1982年,在女書即將步入歷史之際,才為外界所知悉。
三朝書的形式美學 經由學者過去三十年的努力,目前所蒐集的女書達500則之多。其中,尤以三朝書最受矚目,因為它是所有女書中,唯一與主流文化儀禮相結合的文類:在「賀三朝」的婚禮儀式中,公開展示。
三朝書有的寫在帕上,但大部分是紙上,再用絲線縫訂,製成書本式樣,故又稱「三朝書本」(圖二)。每冊三朝書本約十來頁,但一篇三朝書只寫三張紙,而且整整三張滿(搭配「賀三朝」的禮儀),其餘為空白頁。空白頁可用來夾繡花絲線或剪紙花樣,也可供日後添增新文,寫上另一則三朝書,轉贈其他新娘。
 | 圖二:裝訂成書本形式的「三朝書」(趙育伸攝) | 典藏三朝書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共收藏六件三朝書原件,除了一條三朝書帕外,其餘皆是書本格式。館內所典藏的三朝書原件雖說不多,但卻呈現了四種有趣的風貌。一是基本型,亦即一冊三朝書中,只寫了一篇三朝書,餘皆留白。二是複篇三朝書,亦即一冊書內含有一篇以上的三朝書。從河淵村所蒐集而得的原件就含四篇三朝書,且分別輾轉於四位新娘之手:新娘結婚時,收到一份大嫂相贈的三朝書,婚後,新娘生了五女。十多年後,大女兒結婚,二女兒便在母親當年收到的三朝書本上,寫了一篇三朝書賀送大姊;隔年,二女兒結婚,大姊回報,寫上第三篇三朝書送給老二;再過兩年,老三結婚,老二再添一篇。所以這冊三朝書有三種不同的筆跡(老二寫了二篇),且轉手四位新娘(母親、大女、二女、三女)。另一冊來自鳳田村的原件也是複篇三朝書,但形式稍有不同。該三朝書有四篇作品,但四篇都是贈予同一位新娘,只是致贈人不同,分別是新娘的二姨、三姨、二姨之女、三姨之女。另外,還有一種形式最為少見,稱之為複合式三朝書,該書雖只含一篇三朝書,但其餘的空白頁也添了筆,只是添寫的不是女書,而是水墨素描與漢字詩詞,如程明道的〈春日〉和蘇子瞻的〈春宵〉等。
由於是婚禮賀品,三朝書通常會妥善保存,甚至代代相傳。上述所引的三朝書帕,即是陳仕偏所有,陳氏去世後,便將該女書留給女兒何豔新。年屆七十有餘的何豔新,也是目前僅存的最後一位女書自然傳人(關於何豔新與女書的因緣,可參看《女書回生》紀錄片)。
寫三朝.找槍手 女書的源起和時代背景如何,由於史料闕如,學界目前尚無定論。只知到了十九世紀末,能書寫女書的老太太已極為有限。逢嫁女場合需要三朝書時,村民便請「槍手」代筆,而何豔新的外婆,便是箇中高手。
何豔新幼時曾跟著外婆學女書,她回憶道:「嫁女的時候,每一年都有五、六個來叫我外婆寫[三朝書]」。
在接受委託時,外婆會先進行簡短的訪問:
外婆在寫三朝書之前,會問對方:「有什麼可憐啊?」 對方就講她家裡出身啊,或者沒有兄弟、沒有父親……。 外婆再根據他們的情況,寫出道理來。
以「拖音」帶動女書情韻 外婆會先擬好稿,然後抄寫在對方備好的三朝書上,而且邊寫邊唱:
外婆寫三朝書的時候,她就唸,唸也是唱歌一樣喔,也是拖音的啊!
對何豔新而言,拖音正是女書的魅力所在(唐年芝、唐治煥合唱女書歌):
我〔小時候〕覺得女書字很難看,但覺得歌好聽,拖著音很好聽……。 外婆有幾個女客……,每次都約好一起來,來了以後幾個人就關在房間裡唱女書……唱的…… 像蜜蜂一樣……,很好聽!
在婚嫁儀式中「訴可憐」 三朝書的拖音自然古樸,雖然好聽,但內容卻多可憐情事。有些三朝書所敘說的故事,甚至可憐到連外婆都無法下筆:
田廣洞有一個出嫁,請外婆寫三朝書。但是到了四、五天要出嫁了,她父親突然死了。 那她的三朝書啊,我外婆就寫不下去,哭的眼睛都睜不開。 我外公就說:「外孫女呀,快來快來,妳外婆快暈倒了」,「妳來替外婆寫吧。」 我說:「好!」我就幫我外婆擦眼淚。 我說:「外婆,妳睜不開眼睛,妳就嘴巴說,妳說一句,我就寫一句」……。 那本三朝書,我外婆寫不成,因為她寫的時候這眼淚掉得這書都濕了……。 我外公看到我外婆這樣,他也哭欸,他躲開的哭啊。 看我寫好了,外公問我:「妳哭了吧?」 我說「我沒有哭,我寫的時候都沒有哭。」 我不知道哭欸,因為我太小,我沒有外婆〔那樣〕悲傷。
何豔新的憶往,道出了女書的心情故事。
的確,如果問當地婦女,「女書都寫了什麼?」得到的答案,千篇一律:「訴可憐」。而所謂的「可憐」,講述的不外是儒家「三從」體系下,婦女因缺乏依持與資源,所衍生的種種苦難。即便是用來祝賀新娘結婚的女書作品「三朝書」,其中也不乏抒發苦情的片段。
婚嫁是吉慶盛會,為什麼要在三朝書中大訴苦情呢?
在展演中尋求超越 這,也正是女書頗堪玩味之處;而答案就在三朝書的展演。
1912年前後出生的唐寶珍老太太,如是描述三朝書的展演場景:婚後第三天,當娘家「賀三朝」的禮物送抵夫家後,夫家便會派人沿村叫喚:「看三朝囉。」夫家女眷、街鄰村婦,便齊聚一堂,共同欣賞新娘娘家所致贈的結婚賀禮,也觀摩這些賀禮中的女紅手藝(刺繡、做鞋)。如有三朝書,識得女書的婦女便拿起來唱誦,唱完後,還會用白話將內容稍做說明。若有數人能懂女書,則唱讀的方式多採和誦,因為「女書要一起讀才有味道」。聽眾也很投入:「有些伯娘、叔娘(農村對婦女的指稱語)聽到可憐的,就忍不住『出眼淚』。」
「你書中有我,我書中有你」:放點歡心寬待人 觀禮者之所以感同身受,因為三朝書所記錄的雖是新娘、新娘家人,乃至三朝書致贈人的人生際遇,這些際遇也往往是婦女的共同苦難,或出嫁離鄉,或姊妹情誼的難以為繼,乃至無法盡孝養之責。這些內容表面上是傾訴婦女的苦情,實則亦在彰顯婦女面對苦難時堅毅不拔的韌性;苦難也因此不僅止於苦難,而是頌揚人性的善與美。此外,在三朝書的唱誦過程中,這些苦痛引發了婦女「你書中有我,我書中有你」的同理心,可憐也因此不僅是他人的可憐,而是化身為穿越人、我界域的一種悲憫情操;在一己與他人的相互折射中,照見了「我」與「非我」的疊影。「訴可憐」也因此不只是情感的宣洩,而是藉由情感所創造的氛圍,在無聲無息的「擬入」過程中,建立了一個相濡以沫的「情感共同體」。此一情感共同體,吸納了婦女無盡無量的可憐之情,也平撫了他們的不平之鳴,一如百川之匯細流,大海之納百川;可憐之情也因之昇華為一種三朝書中常用以教喻新娘,並以之自勉的豁達人情─「放點歡心寬待人」。
v 延伸閱讀: 中國女書研究中心 http://www.womanese.cn/ 《女書回生》紀錄片介紹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9/today-article4.htm 《雪花與秘扇》電影影評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2/05/post-2481.html
本文文字部份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授權。 引用本文(不含圖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劉斐玟/湖南江永女書的婚嫁文學:「三朝書」的情感敘說、擬入,與昇華 引自數位文化電子報(http://newsletter.asdc.sinica.edu.tw/news/Content.php?nid=6420&lid=740)
| http://newsletter.asdc.sinica.edu.tw/file/file/87/87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