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平台,引領風騷 有別於一般常見的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計畫,路殺社(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roadkilled/ ,全名「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Taiwan Roadkill Observation Network)的組成背景和起源很不同!路殺社是2011年8月於臉書平台所創建的虛擬社團,成員全部依靠臉書強大的社群關聯能力,吸引關心此一議題的陌生使用者加入,這些「婉君(網君)」來自四面八方、各式各樣的職業類別與人才,並非來自特定的實體社團、協會或學會,大部份成員彼此之間完全不認識。更有趣的是此公民科學計畫並非事先規劃、設計好才開始著手執行,而是在社團創建之初透過社員彼此討論和凝聚共識後逐步成型,包含目前社團維護的主要團隊組成人員、目標宗旨、資料蒐集SOP、後端使用之程式工具、資料庫平台和為此所建立的官方網站(http://roadkill.tw),都是協同合作的成果。 路殺社的首要宗旨在於建構生態友善道路以改善野生動物路死現象(1.改善路死),並以此為據,進而衍生另外3個目標,包含推廣全民關心環境議題並加入科學研究的行列(2.全民科學),以減緩獲野動物路殺為初始議題,推廣民眾終身且實際參與環境學習活動(3.環境教育),建立所有物種生而平等、生命等值之觀念,鼓勵參與者協助撿拾和寄送路死標本提供典藏和研究,讓已逝的生命能發揮更大的價值(4.珍惜生命)。 圖1路殺社Logo及4大宗旨 意料之外,蔚為風潮 路殺社目前社員將近7500位,至少已有超過1500位成員成為資料貢獻者,累計上傳22000筆以上有效之野生動物路死時空點位資料,包含哺乳類、鳥類、兩生類、爬行類及陸蟹共5目100科373個物種,並撿拾採集超過3500件路殺標本。單就資料庫筆數而言,雖然累積3年的資料還遠比不上新年數鳥嘉年會一年20萬筆的驚人數量,然而仔細分析數據就會發現,路殺社的資料大多分布在城市和近郊的淺山地區,並非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保留區或水源保護地等國家保護的重點區域,大多是普遍認為的生態已破壞區,換句話說,這些地點是過往認為不重要、較少受到關心的地方,生態資料極度缺乏,路殺社蒐集而來的資料正好彌補了這個研究空缺,甚至有許多參與者長期記錄後,才驀然驚覺,原來自家附近竟然還有那麼多動物努力生存著,其中還不乏特有種、保育類及稀有物種,只可惜卻從來沒見過牠們活著樣子。也因這樣的矛盾衝擊,路殺社成功吸引一大群原本只是默默關心,且不屬於任何實體之生態或環境關懷社團的民眾加入,讓這群生態關懷素人能起而行,投身成為科學資料貢獻者、環境議題關心者,並將觀念傳達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如今路殺社引起的這股風潮,成功在國內漫延開來,促使各式公民科學計畫大量掘起。
圖2路殺資料分布現況圖 環境安全,關諸眾生 路殺社原本只是單純的關心野生動物車禍事死亡事件,然而經過社員們每天不斷的發掘和記錄後,卻發現這些野生動物常因各式千奇百怪的原因死亡,例如因人類四處移動所到來的野生動物流行疫病 (禽流感、犬瘟熱、狂犬病、肉毒桿菌中毒…),常造成短期間內大量死亡,或建築的玻璃因反光倒影樹林的樣子,造成各式猛禽、候鳥或野鳥誤判而不慎撞擊,導致受傷甚至死亡(簡稱「窗殺」),人們隨手丟棄的釣魚線、魚網、尼龍繩纏住路過的鳥類或爬行類導致動物餓死、窒息或晒死,工作所需的耕耘機、割草機或作物收割機運作時,意外絞殺或斬殺躲藏土壤及草叢中的蛇類、烏龜、鼴鼠、野兔或地禽,或人們日常用來防治作物病蟲害的農藥、殺草劑、枯葉劑、毒鼠藥等,不但殺死了標的物種,也常因野生動物誤食、逃避不及或食物鏈循環,危及許許多多物種的生命。這些死亡因素全是人類所造成,甚至也同時反過來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命安全,例如人畜共通疾病的狂犬病和禽流感,高毒性的農藥不當施用等。為此,路殺社目前關心並積極參與的主要議題共有3個,除了原本的路殺防治和改善外,同時加入野生動物流行疫病監控,以及環境毒害調查等,並關心所有野生動物的非自然因素死亡事件,希望藉此盡早發掘問題並改善之。 路殺社每年所蒐集的野生動物路死資料和標本,目前已是國內狂犬病疫情監控所需檢體的最主要來源,確實發揮其不可代替的價值,幫助國家節省鉅額的野外採樣和監控經費,是疫情監控和決策制定的重要依據。此外,與動植物防檢疫局及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合作,於2015年開始的「農地鳥類中毒事件調查」,將透過疑似農地鳥類中毒記錄和檢體採樣的方式,找出作物與農藥種類危害野生動物之間的關聯性,做為未來制定國內特定農藥使用規範的依據,降低環境毒害事件之發生。 圖3防止鳥類撞擊貼紙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臉書的免費使用、普及性、便利性和高連結性,讓路殺社的運作和推廣幾乎沒有門檻,這無庸置疑是路殺社之所以能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然而臉書畢竟不是專為資料蒐集和管理所設的平台,在為路殺社開啟一扇機會之門的同時,卻也同時關上另一扇窗。路殺社現階段遇到的最大困境,正是臉書所導致。由於臉書不斷更換用戶隱私權及API的規則,迫使路殺社的資料自動擷取程式必需時常跟著修訂,方能順利將社員們拍照、打卡和上傳的野生動物路死時空分布資料自動抓取下來並匯至資料庫中,無形中不斷提高了路殺社維運的成本。而臉書使用者的高度自由性,同樣也為路殺社帶來許多困擾,包含社員上傳路殺資料的完整度可能不足(缺乏拍照日期或詳細發現地點資訊),以及資料格式的難以統一並規格化,例如:地點資訊的描述包含了門牌住址、著名景點、道路哩程牌、電力座標、經緯度座標(包含了傳統的60進位及近年來主流的十進位格式)、TM2度分帶67系統、97系統…,若再將社員們各自發明的書寫方式(中文、英文或數字,日/月/年,年/月/日,月/日/年….案例不勝枚舉),光是地點就有近數十種描述方式,導致機器語言難以辨識,而常需耗費許多人工輔助標定。為了改善此一困境,路殺社跟隨時代主流,先是尋找社員協助的方式,於2014年年底自主開發了第一款路殺記錄上傳Web APP,之後又透過與中研院資訊所莊庭瑞副教授的合作,開發Android和iOS兩大主流系統可以使用的路殺記錄APP,藉由APP程式的預設,確保每一筆路殺記錄都能完整包含發現者、拍照日期及拍照地點3項最重要的必要資訊,並以自動定位和填寫的方式,於使用者拍照的同時自動將標準格式的日期及WGS84十進位經緯度點位資訊填入,一方面減輕使用者在野外記錄時的負擔,增加社員使用的意願,另一方面也可提高路殺社資料的品質,減少後端資料處理的人力。只是好不容易跨出的這一步,卻也同樣因臉書政策的變動,再次受到阻礙!目前路殺社開發的3款APP,全因無法符合臉書最新的認證規定,暫時都只能將路殺資料上傳到路殺資料庫中,而無法成功於資料庫中編上資料辨識碼後轉發至臉書社團供社員們討論和物種鑑定。 經過近來多次疲於應付臉書新規則帶來的衝擊後,路殺社決定加速發展流程,將盡快建立資料蒐集的自主平台,逐漸奪回資料蒐集的主控權,讓臉書社團只是社員交流和群眾協助鑑定物種的工具,而不再是主要的資料蒐集戰場,甚至於放眼未來能進而開發成為中文系統中最廣為使用、且各類型生物資料都能適用的公民科學計畫建置平台,讓目前散置於各別計畫、各個管理單位的生物相關資料,之後都能歸於同一資料庫中(例如TaiBIF)而被輕易的查詢和廣為使用,發揮資料的最大價值。 圖4 路殺社透過API自動擷取臉書社團資料、辨識和彙整示意圖 共創未來,永續環境 臺灣長期以來經濟發展掛帥、工商開發優先,使得廠商為降低成本、追求產能和提高獲利,雖然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全球第一、世界奇蹟,社會卻因長期偏差於追求名利,造成整個社會氛圍籠罩著許多怪異現象,也犧牲了環境安全和人民健康。因此,在路殺社未來的規畫中,將以改善路殺為主軸,透過蒐集所得的資料,找出路殺熱點、好發季節和受威脅物種,邀請每一分在地的力量,共同實際參與改善的工作,讓民眾從認同和關懷自己生活週遭的環境開始,為自己的環境負責,而不再只是等待政府資源的投入,再者是與公路總局等開發單位合作,讓臺灣未來的道路都可以是友善道路,對行人友善、駕駛友善、環境友善,也能對生態友善,在每一個開發案前都能事先考慮周詳,而不再只是經濟唯一,事後才耗費精力補救。最後,雖然困難重重,路殺社亦將積極尋求廠商的合作與認同,特別是各大國產和進口車製造商,希望藉由環境友善理念的傳達,鼓勵車商能研發對生態更加友善的車款或安全配備,並願意參與和認養路殺改善的設施,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能真的達到政府、民間與企業合作,共創美好未來。 圖5綠島潛水業者自主繪製臨時海報,提醒路過之遊客小心駕駛和讓路,讓母蟹能安全降海釋幼,完成重要使命。 |